2022年,储能市场海内外遍地开花,企业大手笔扩产计划不断,跨界玩家积极涌入,展现出强大活力。2023年,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多项储能支持政策紧锣密鼓出台,为储能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动力,也将推动储能更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锂电池储能得益于自身性能优势、锂电池成本下降和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市场需求得到持续增长。
锂电池储能发展机遇
机遇一: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发展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加速渗透的必由之路。
据牛津大学统计,2019年中国排放了102亿吨二氧化碳,几乎是美国(53亿吨)的两倍,占全球排放总量近28%。在“碳中和”背景下,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加速减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目前发展任务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电力系统中,电能输出曲线相对稳定,可以控制发电侧以达到供需基本匹配。但可再生能源发电会受到自然环境影响而导致发电不稳定,例如光伏发电高峰集中在白天而无法匹配晚间的用电高峰等情况。
因此发展储能技术是解决供需匹配问题、减小风光波动性对电网冲击的必由之路,储能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将迎来行业发展“黄金机遇”。
机遇二:电力自发自用需求上升
高电价催生了用户侧电力自发自用需求,而分布式光伏和储能的发展,则为用户需求提供了可实现的技术路线。
根据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我国在全球主要国家之中居民电价处于最低水平,为0.542元/KWh。德国居民电价最高,为2.31元/KWh;意大利工业电价最高,为1.488元/KWh。
欧美不少国家及地区由于高电价水平,催生了电力自发自用需求以延缓和降低电价上涨带来的风险。
同时,随着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发展,光伏电力自发自用经济性提高,进一步推动用户侧储能市场增长。据IEA统计,自2016年来全球分布式光伏占比逐渐提升。到2020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占比达到约40%。
机遇三:锂电成本快速下降
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电池组是主要组成部分,锂电池价格的大幅下降为电化学储能项目推广提供成本空间,磷酸铁锂电池价格从2018年二季度始低于三元锂电池。
锂电池因循环寿命长、无污染、能量密度高等原因成为电化学储能最优技术路线。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全球锂电池组价格从684美元/KWh下降至132美元/KWh,下降幅度高达80.7%。其中中国市场锂电池平均价格已低至111美元/KWh,为全球最低。
根据统计,从2018年二季度开始,磷酸铁锂电池包价格已低于三元,二季度开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成本优势迅速崛起。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统计,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平均价格比三元锂电池低30%。
机遇四:主要地区的储能支持政策
海外多项政策支持,政策叠加经济性提升,海外大型储能和户储需求释放。
2022年3月,美国商务部重启对中国光伏企业“双反”调查,上半年美国储能装机需求受到压制。到2022年下半年,两项利好政策出台,一是2022年9月,《通胀削减法案》正式立法,独立储能投资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二是停征东南亚进口太阳能组件“双反”关税,光伏装机复苏将对储能增长形成有力支撑。
户储来看,欧洲户储的激进的发展主要依托于REPowerEU计划,此计划是欧盟对于混乱的全球能源市场的回应,该计划主要通过节能、能源供应多样化以及加速推出可再生能源来替代家庭、工业和发电中的化石燃料来实现“碳中和”与“能源独立”两大目标。
大规模以及快速部署太阳能为欧洲提供动力是REPowerEU计划的核心,其战略目标为在2025年部署超过320G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到2030年部署约600G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以此来取代对于传统化石燃料以及天然气的依赖,户用储能系统也将随着屋顶光伏的爆发性增长而增长。
图:海外相关的储能支持政策
从中国的政策来看,2月1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BH0108号建议的答复。国家能源局对于出台新型储能价格政策,建立辅助服务和容量电价补偿机制、出台新型储能价格政策,建立辅助服务和容量电价补偿机制、建立健全覆盖规划设计、建设安装、并网运营等全环节国家技术标准等问题做出答复。
答复中提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积极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并推进健全新型储能价格和市场机制,推动新型储能多元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指导各地加强新型储能规划布局和调度运用,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完善配套政策机制,强化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全产业链协调发展。
图:我国相关的储能支持政策
储能产业交流群
为了更好地促进交流,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集邦新能源网EnergyTrend组建“储能产业交流群”,旨在为储能业内人士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分享储能动态、寻找优质资源的平台,共同探讨储能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热烈欢迎,并期待您的加入!
来源:锂电池储能深度研究报告、招商证券储能系列专题
特别声明:蓝格智能网站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